又西三百五十里,曰天帝之山,上多棕、枏,下多菅、蕙。有兽焉,其状如狗,名曰谿边,席其皮者不蛊。有鸟焉,其状如鹑,黑文而赤翁,名曰栎,食之已痔。有草焉,其状如葵,其臭如靡芜,名曰杜衡,可以走马,食之已瘿。

【原文】

2.15 又西三百五十里,曰天帝之山①,上多棕、枏,下多菅、蕙②。有兽焉,其状如狗,名曰谿边,席其皮者不蛊③。有鸟焉,其状如鹑,黑文而赤翁④,名曰栎,食之已痔⑤。有草焉,其状如葵,其臭如靡芜,名曰杜衡⑥,可以走马⑦,食之已瘿⑧。


【注释】

①天帝之山:山名,在今陕西境内。 ②菅:菅茅。 ③蛊:毒热恶气。 ④翁:鸟颈上的毛。 ⑤已:治愈。 ⑥杜衡:亦作“杜蘅”。 ⑦走马:使马跑得快。 ⑧瘿(yǐnɡ):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。

图一:杜衡    图二:谿边


【翻译】

再向西三百五十里有座山,名叫天帝山,山上长着很多棕树和楠木,山下长有很多菅茅和蕙兰。山里有一种兽,形状像狗,名叫谿边,人坐卧时,把它的皮铺在身下,可以免受毒热恶气的侵袭。山里有一种鸟,形状像鹌鹑,身上有黑色的花纹和红色的颈毛,它的名字叫作栎,人吃了它的肉,可以治疗痔疮。山里长着一种草,形状像葵,散发出的气味与靡芜相似,叫作杜衡,骑马的人佩戴上它,可以使马跑得快,吃了它的肉可治疗脖子上长大瘤子的病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