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海经

《山海经》是先秦典籍中包含了历史、神话、宗教、天文、地理、民俗、民族、物产、医药等多种资料的小百科全书,也可以说是最古老的地理人文志。它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部奇书,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,记叙神奇的人物、灵异的禽兽、域内园林、海外仙山,还有奇珍异宝……形象地展现了一幅幅神奇的远古生活图卷。
又北二百里,曰发鸠之山,其上多柘木。有鸟焉,其状如乌,文首、白喙、赤足,名曰精卫,其鸣自。是炎帝之少女,名曰女娃。女娃游于东海,溺而不返,故为精卫,常衔西山之木石,以堙于东海。漳水出焉,东流注于河。

【原文】

3.65 又北二百里,曰发鸠之山①,其上多柘木②。有鸟焉,其状如乌,文首、白喙、赤足③,名曰精卫,其鸣自。是炎帝之少女④,名曰女娃。女娃游于东海,溺而不返,故为精卫,常衔西山之木石,以堙于东海⑤。漳水出焉⑥,东流注于河。


【注释】

①发鸠之山:发鸠山,在今山西长子县。 ②柘(zhè)木:柘树。 ③喙:鸟兽的嘴。 ④炎帝:上古姜姓部落的首领,号烈山氏。 ⑤堙(yīn):填塞。 ⑥漳水:今河南、河北交界处的漳河。

又北二百里,曰发鸠之山,其上多柘木。有鸟焉,其状如乌,文首、白喙、赤足,名曰精卫,其鸣自。是炎帝之少女,名曰女娃。女娃游于东海,溺而不返,故为精卫,常衔西山之木石,以堙于东海。漳水出焉,东流注于河。又北二百里,曰发鸠之山,其上多柘木。有鸟焉,其状如乌,文首、白喙、赤足,名曰精卫,其鸣自。是炎帝之少女,名曰女娃。女娃游于东海,溺而不返,故为精卫,常衔西山之木石,以堙于东海。漳水出焉,东流注于河。

又北二百里,曰发鸠之山,其上多柘木。有鸟焉,其状如乌,文首、白喙、赤足,名曰精卫,其鸣自。是炎帝之少女,名曰女娃。女娃游于东海,溺而不返,故为精卫,常衔西山之木石,以堙于东海。漳水出焉,东流注于河。又北二百里,曰发鸠之山,其上多柘木。有鸟焉,其状如乌,文首、白喙、赤足,名曰精卫,其鸣自。是炎帝之少女,名曰女娃。女娃游于东海,溺而不返,故为精卫,常衔西山之木石,以堙于东海。漳水出焉,东流注于河。

图三:精卫填海   图四:女娃落水 

又北二百里,曰发鸠之山,其上多柘木。有鸟焉,其状如乌,文首、白喙、赤足,名曰精卫,其鸣自。是炎帝之少女,名曰女娃。女娃游于东海,溺而不返,故为精卫,常衔西山之木石,以堙于东海。漳水出焉,东流注于河。


【翻译】

再向北二百里有座山,名叫发鸠山,山上有很多柘树。山中有一种鸟,形状似乌鸦,长着带有花纹的脑袋、白色的嘴、红色的足爪,名字叫精卫,它的叫声像是在喊自己的名字。精卫原是炎帝的小女儿,名叫女娃。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,不慎溺入海里,再也没有返回,所以她(死后)化身为精卫鸟,常常衔来西山的树枝和石子,想把东海填平。漳水发源于发鸠山,向东流入黄河。

【精卫填海】

精卫原是炎帝最宠爱的小女儿,名叫女娃。有一天,炎帝不在家,女娃想到太阳升起的地方——东海去看一看,于是她自己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划去。不幸的是,海上突然起了风暴,山一样的海浪吞没了女娃的小船,女娃不幸遇难。女娃死后,她的精魂化作一只鸟,长着花脑袋、白嘴壳、红爪子,叫声像是在喊“精卫、精卫”,所以人们就把这种鸟叫精卫。精卫痛恨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,为了阻止大海再淹死人,她不停地从发鸠山上衔来小石子和树枝投入海中,长年累月,从不停息,决心要把东海填平。后来,一只海燕飞过东海,为精卫的精神所感动,便与她结为夫妻,生了许多小鸟,雌鸟像精卫,雄鸟像海燕。小精卫们跟随妈妈一起衔石填海,直到今日依然如此。精卫宏伟的志向、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她的善良无不受到人们的尊敬。晋陶渊明在诗中写道“精卫衔微木,将以填沧海”,赞扬了精卫鸟敢于同大海抗争的悲壮精神。后世也常用“精卫填海”赞美人不畏艰难,意志坚定。 
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资料:蒋应镐《山海经(图绘全像)》、胡文焕《山海经图》、汪绂《山海经存》、陈梦雷、蒋廷锡《古今图书集成·博物汇编·禽虫典》、吴任臣《山海经广注》康熙图本 《增补绘像山海经广注》近文堂图本、毕沅《山海经》图本、郝懿行《山海经笺疏》、蒋廷锡《古今图书集成.博物汇编·神异典》、陈梦雷《方舆汇编.边裔典》、刘向,刘歆,思履《彩图全解山海经》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
型世言

《型世言》,全称《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》,是明末小说家陆人龙撰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,约刻于崇祯五年(1632)。型者,模也,榜样之谓也,这是一部..